韶关学院 韶关
韶关学院(简称“韶院”,院校代码:10576)创办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共设有3个校区,分别为:韶乐园校区(主校区)、黄田坝校区、十里亭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571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3万余人。
学科专业方面,学校构建了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17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1个,形成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群布局。在重点学科与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5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等科研平台。
师资方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2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43人(正高124人,副高319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522人、硕士学历教师745人。教学科研条件方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93万册,;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与178家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历史发展
• 1958年:韶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是学校高等教育办学开端。
• 1962年:受国民经济调整影响,韶关师专停办。
• 1978年:复办韶关师范专科学校,重启高等教育办学。
• 1989年: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韶关大学(专科)合并,组建新的韶关大学,升格为专科层次综合性高校。
• 1990年:韶关教育学院(原韶关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与韶关大学合并,进一步整合师范与教育资源。
•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韶关大学与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正式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 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评价。
• 2016年:入选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获得省市共同支持发展。
• 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启动研究生教育培育工作。
• 2021年: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业设置
学校设17个二级学院,开设71个本科专业,形成“师范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
• 师范教育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
• 农学类:农学、园艺等
• 工学类: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 医学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
• 文理类: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746项,省级奖励3404项
• 科研创新:近五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181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16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10%,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0%以上
校企合作
• 现有省级产业学院5个,其中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即:韶关学院信息技术产业学院,2019年入选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与智能装备产业学院2025年入选2025~2028年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名单。
• 智能工程学院与行业龙头深度合作,联合10多家企业推进“产·教·赛·证”融合;与深圳市智佳能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建“智佳能产业学院班”,实行“双师制、双教学”,学生最后一年入企顶岗实习1年;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产业班中,2022届24名参与毕业生有21名签约入职;同时与乳源东阳光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等开展长期协同育人。
一、校区环境
- 1.校区分布与特色:
• 学院主校区(大塘校区)位于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占地约2571亩,背靠紫峰山,校园设计融合“生态与人文”理念,绿树成荫,拥有钟楼、日晷等文化地标。
• 分校区:包括黄田坝校区(武江区惠民北路)、医学院校区(武江区新华南路)等,其中黄田坝校区邻近市区商圈,医学院校区以医学专业为主,校园环境紧凑且功能齐全。
2.特色景观:主校区内种植银杏、樱花等植物,冬季桃花盛开,樱花大道成为春季网红打卡点,图书馆曾获“鲁班奖”。
二、周边交通
- 1.公共交通:
• 主校区邻近“韶关学院”公交站,12路、16路等线路直达韶关站(高铁站)及市区商圈,车程约20分钟。
• 黄田坝校区步行可至赤坎步行街,医学院校区邻近韶关市矿山博物馆,公交4路、10路等多条线路覆盖。 - 2.自驾/接驳服务:主校区经京港澳高速(G4)直达,开学期间提供高铁站至校区的免费接驳车。
三、周边设施
- 1.医疗:邻近韶关市人民医院(三甲),校内设医务室提供基础诊疗服务。
- 2.商业:
• 主校区北门有多乐街(堕落街),聚集小吃摊、奶茶店;步行10分钟可达汇丰广场、沃尔玛等商圈。
• 黄田坝校区周边有惠民北路商业街,医学院校区邻近红玫路餐饮区。 - 3.休闲:
• 自然景点:丹霞山(距校区15公里)、北江沿岸生态区,适合登山观景。
• 文化景点:韶关市博物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馆,公交直达。
四、食宿情况
- 1.宿舍条件:
• 房型:分4人间(上床下桌,住宿费1500元/年)、6-8人间(上下铺,750-1000元/年),均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公共区域设洗衣机、直饮水机。
• 管理:门禁时间周日至周四23:00,周五/六23:30;热水供应时段16:30-22:30,支持线上水电充值。 - 2.食堂餐饮:主校区设4个食堂(含蜜雪冰城、塔斯汀),提供粤式烧腊、潮汕牛肉丸等,人均消费8-15元;黄田坝校区食堂以地方特色小吃为主。
五、文体设施
- 1.运动场所:
• 主校区含标准400米塑胶跑道、30个篮球场、恒温泳池(体育专业专用);黄田坝校区设灯光篮球场,医学院校区新建露天网球场。
• 体育馆承办校级联赛,西区体育馆配备健身房、风度书房。 - 2.图书馆:主校区田家炳图书馆藏书293万册,设24小时自习区、静音仓及智能管理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入馆。
- 特色场馆:非遗文化展厅展示醒狮技艺;实验剧场承办迎新晚会、音乐节。
六、社团建设
- 1.组织架构:全校共70余个社团,分学术科技(数学建模协会)、文化艺术(雅文话剧社)、公益实践(青年志愿者协会)等7大类,由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
- 2.特色社团:
• 国旗护卫队:年均组织升旗仪式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获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提名。
• 醒狮协会:传承非遗文化,年均参与超20场展演。
• 国际交流义工社:对接外教、留学生事务,承办港澳及东南亚交流团活动。
七、校园活动
- 1.常规活动: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运动会(含荧光夜跑、篮球联赛),年均参与超5000人次。
- 2.特色项目:
• “韶樱聚赏”系列活动:结合樱花季举办校地合作成果展、文化节,吸引师生及市民参与。
• 创新创业大赛:联合华为、京东孵化项目,2024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
• 阳光体育长跑:每学期需完成80公里目标,达标者获评优资格。
八、校园服务
- 1.生活服务:
• 智慧校园:集成“校园一卡通”系统,支持门禁、消费支付;宿舍区设无人车配送快递,食堂开通线上点餐。
• “一站式”学生社区:提供资助申请、证件补办、心理咨询等全链条服务,设4个社区服务中心(如黎灿楼、芙蓉苑)。 - 2.综合服务:
- • 心理咨询: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2025年举办“红色文化心灵之旅”团体活动。
• 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支持退伍学生融入校园。
国内升学与专项项目:
韶关学院提供普通专升本(专插本)、自考(相沟通)专升本等多条升学路径。
• 普通专升本(专插本)需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即:在校学生专科毕业时,参加广东省普通专升本统考,考入本科院校就读2年,毕业后获得该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文凭。
• 自考(相沟通)专升本是学校与韶关学院医学院、韶州师范分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的“自考专升本”项目,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委考”形式。在校专科考生的专业课成绩,可部分认定为自考本科成绩,学生最快可在专科毕业时同步申请本科文凭。同时,部分“自考专升本专业”可免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基础统考科目。另外,岭南师范学院自身也是“自考相沟通”的主考院校,有些专业的专科学生也可以报本校的“自考相沟通”。
国际升学与合作:
• “3+1”本科双学位项目:是韶关学院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专业)、西英格兰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合作的升学项目,即:国内本科3年+国外本科1年,可获得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及国外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
• “2+2”本科双学位项目:是韶关学院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专业)合作的升学项目。即:国内本科2年+国外本科2年,可获得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及国外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
• 国际硕士衔接项目:针对有意向攻读海外硕士的学生,学校通过语言培训+专业辅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如雅思、托福)和专业基础,对接国外高校硕士课程。
-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现有省级产业学院5个,其中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即:韶关学院信息技术产业学院,2019年入选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与智能装备产业学院2025年入选2025~2028年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名单。
- • 智能工程学院与行业龙头深度合作,联合10多家企业推进“产·教·赛·证”融合;与深圳市智佳能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建“智佳能产业学院班”,实行“双师制、双教学”,学生最后一年入企顶岗实习1年;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产业班中,2022届24名参与毕业生有21名签约入职;同时与乳源东阳光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等开展长期协同育人。
- 特色订单班:
• “智佳能”产业学院班(智能工程学院 × 深圳市智佳能自动化有限公司)面向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方向,实施“学业+企业项目实战”一体化培养;学生在校完成基础与核心课程后,最后一年入企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企业实践,实现“做真题、真做题”。
• “智能产业班”(机器人工程方向,中职—本科贯通)与韶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申报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协同育人项目,围绕机器人工程构建贯通式课程与实践体系,强化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 产业学院“订单式/嵌入式”培养路径(机制性)依托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校企师资共培、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课程共创、就业共担、资源共享”,以“项目共研—实习实训—就业对接”闭环推动定向式、嵌入式人才培养,相关做法已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学院落地实施。
- 精准就业服务:
• 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 HR 和行业专家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和求职经验分享会,帮助毕业生了解职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 学校积极收集企业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给毕业生。同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和求职意向,为企业推荐合适的毕业生,并为毕业生匹配合适的岗位,使就业成功率大为提升。
•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各类小型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邀请众多企业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 就业区域:
96%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其中广州(22.56%-31.3%)、深圳(12.76%-12.2%)、韶关本地(9%-15.71%)为主要就业城市,珠三角地区占比超50%。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