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综合高中试点在课程设置上有什么区别?
广东省综合高中试点的课程设置,以“职普融通”为核心逻辑,但各地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学校特色及学生需求,形成了“双模块融合”“特色专业导向”“普职分层”等多样化模式。以下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肇庆五大试点区域的具体实践出发,详细梳理其课程设置的核心差异:
一、广州市:“基础文化+职业认知”双模块,兼顾普职衔接
广州市作为广东综合高中试点的“先行军”(2024年启动5所公办中职试点),其课程设置强调“普职课程的系统融合”,核心特点是“高一统一奠基、高二分层调整”。
- 课程结构:实行“基础文化课程模块+职业认知课程模块”双模块教学。高一统一开设高考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等)与职业入门课(如职业规划、行业认知、专业技能基础),确保学生掌握普高核心知识的同时,初步了解职业技能。例如,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试点校)2025年新高一年级加大职教课程比重,尝试分层教学,针对大数据技术应用、艺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方向开设特色入门课。
- 特色拓展:增设技能实践选修课(如手工制作、专业软件操作),并将职业技能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与普高课程实现学分互认。例如,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开设音乐、舞蹈、传媒等艺术类职业认知课程,帮助学生挖掘艺术潜能;天河职业高级中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事务等专业,开设编程基础、金融理财等实践课程。
- 政策逻辑:广州市教育局认为,“双模块”课程可让学生在“普职分流”前,充分了解自身兴趣与能力,为高二选择“保留普高学籍(备战夏季高考)”或“转入中职学籍(备战‘3+证书’考试)”奠定基础。
二、深圳市:“普高课程+职业技能+特色拓展”融合,聚焦艺体与科技
深圳市作为综合高中试点的“创新者”(2025年3所公办试点),其课程设置强调“多元融合与特色发展”,核心特点是“普高基础+职业技能+特色课程”三位一体。
- 课程结构:以普高课程为主体,融入职业技能课程与特色拓展课程。例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科技社团”“技能竞赛”等拓展课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课程与普高数学、物理知识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聚焦美术、音乐方向,开设“美术高考集训”“音乐素养”等特色课,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如腾讯的“软件开发实训”),将职业技能与实践需求对接。
- 特色导向:突出艺体与科技特色。例如,深圳市盐港中学(试点校)以体育、美术、音乐为特色,仅开设这三个方向的普高高考课程,依托“融创”四维课程体系,将体育训练、美术绘画、音乐练习与普高文化课融合,目标是为艺体类高校输送优质生源。
- 政策逻辑:深圳市教育局认为,“多元融合”可满足学生“兴趣与学术”的双重需求,例如艺体类学生可在学习普高文化课的同时,强化专业技能,为参加艺体类高考做好准备。
三、东莞市:“公私分化”,公办重技能、民办重特色
东莞市2025年首次启动综合高中试点(1公1民),其课程设置呈现“公私分化”,核心特点是“公办聚焦职业技能、民办强调特色高端”。
- 公办学校(东莞市商业学校):遵循“广州模式”,侧重职业技能培养。课程设置以普高课程为基础,融入企业项目实训(如与腾讯、网易合作,让学生参与动漫设计、电商运营等项目),同时开设“职业认知课”(如行业现状、岗位要求),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例如,该校的“动漫设计”专业,高一开设绘画基础、动漫理论等入门课,高二起参与企业项目实训,提升职业技能。
- 民办学校(东莞市嘉荣实验综合高级中学):采用“一校双籍”模式,侧重特色高端课程。课程设置除国家课程外,开设竞赛强基计划(数学/物理奥赛)、“STEAM科创”(机器人、编程)、艺体集训(美术、舞蹈、传媒)等特色课,同时提供小语种(日语、俄语)、国际升学(港澳台联考、海外名校)等拓展课程。例如,该校的“竞赛班”,针对数学、物理奥赛开设专项课程,由金牌教练授课,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竞赛保送清北;“国际班”开设雅思、托福等课程,对接诺丁汉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名校。
- 政策逻辑:东莞市的“公私分化”,旨在兼顾公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公办学校聚焦职业技能,满足“职业兴趣明确、成绩中等”学生的需求;民办学校提供特色高端课程,满足“学术潜力突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的需求。
四、佛山市:“专业技能导向”,对接本地产业
佛山市2025年新增2所综合高中试点(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其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技能与产业对接”,核心特点是“普高课程+专业技能+企业实训”。
- 课程结构:以普高课程为基础,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的机电、数控专业,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商运营、智能制造专业),并将企业实训纳入课程体系。例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与本地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学生在学习普高文化课的同时,参与企业的机电设备操作、数控编程等实训,直接对接本地产业需求。
- 特色拓展:增设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如电工证、数控操作证),学生可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相关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例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商运营”专业,开设淘宝店铺运营、直播带货等课程,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电商职业资格考试,为从事电商工作做好准备。
- 政策逻辑:佛山市教育局认为,“专业技能导向”的课程可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掌握本地产业所需的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同时为有意愿升学的学生提供“春季高考”的路径。
五、肇庆市:“升学与技能双融通”,注重多元发展
肇庆市2025年启动综合高中试点(如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肇庆理工学校),其课程设置强调“升学与技能的双向融合”,核心特点是“普高课程+职业技能+升学预备”。
- 课程结构:统筹开设普高文化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与职业技能课程(如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会计等),并将升学预备课程(如春季高考复习、职业技能考试培训)纳入课程体系。例如,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升学与技能双融通”模式,高一夯实文化基础,高二根据学业成绩与兴趣选择“普通高考班”(侧重普高课程)或“春季高考班”(侧重职业技能课程),精准规划未来。
- 特色拓展:增设技能竞赛课程(如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会计实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例如,肇庆理工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开设机械制图、数控编程等课程,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机械行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
- 政策逻辑:肇庆市教育局认为,“升学与技能双融通”可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二次选择”的机会,无论是想升学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或春季高考)还是想就业的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课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