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华联学院 广州
私立华联学院(简称“华联学院”,院校代码:11121)创办于199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8000人。
学科专业方面,学校构建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2院13个系,开设专科专业总计38个(截至2020年8月),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在重点专业与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拥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校级特色专业3个(服装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人物形象设计);建有嵌入式实训基地、电气传动实验室等教学平台。
师资方面,学校拥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形成以退休教授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历史发展
• 1990年:学院成立,前身为广州华联实用外语科技职业学校。
• 1992年:更名为“私立广州华联大学”,正式开始筹建。
• 1993年:成为全省第一家开办计算机专业的民办大学。
• 199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国家教委备案,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 2000年:搬迁新址,扩大面积扩征土地250亩。
• 2007年:通过国家评估,核发办学许可证,明确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2009年: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
• 2014年:经批准成立广东省私立华联职业培训学院。
专业设置
学校设2院13系,开设38个专科专业,形成应用型专业体系:
• 管理类: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财经类: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会计
•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 艺术设计类: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 人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等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2004年:华联交响管乐团获维也纳世界杯管乐大赛青年组金牌、指挥金杯及团体第一名;2006年:交响乐团获广州海峡两岸演奏大会暨首届金音杯管乐邀请赛第一名金奖;2007年:舞蹈艺术团获广东大学生民族舞蹈大赛二等奖。
• 科研成果:2010年至2016年,获得3个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改项目,1个省信息技术教指委立项项目,专利1项。
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与项目:截至2024年,学校已对接企业141家,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项目32个,校外实训基地93个,并建成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个。
• 行业组织与共同体:入选全国数据智能与智慧政务行业产教融合常务理事单位,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与北京华晟经世洽谈共建“大湾区先进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基地/产业学院”,提出两种建设方案(投入1000万的“发那科产业学院”与投入200万的“轻产业学院”),并拟定“两阶段、四步走”实施路径;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FANUC轻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市森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华联数字人才培训基地”;与广东中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布局无人机方向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
一、校区环境
- 主校区布局与特色:
• 主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合景路99号,占地面积1749亩,背靠自然山体,毗邻鹤鸣湖,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生态景观。校园建筑融合现代与人文理念,保留钟楼、日晷等文化地标,功能区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实训区。
• 自然景观:樱花大道为春季网红打卡点,鹤鸣湖常有天鹅栖息,湖畔定期举办音乐会和艺术展。
• 核心设施:包括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智能供应链实验室等现代化实训场所,图书馆藏书77万册(含电子资源)。
二、周边交通
- 1.公共交通:
• 主校区邻近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步行673米),公交496路、578路等多条线路直达校区,车程约15分钟。开学季提供高铁站、机场至校区的免费接驳车服务。
2.自驾路线:经沈海高速(G15)或京港澳高速(G4)至龙岗出口,校内及周边设停车场,导航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合景路99号。
三、周边设施
- 1.医疗:邻近龙岗区人民医院(三甲),校内设医务室提供基础诊疗服务。
- 2.商业:
• 校门口“多乐街”聚集奶茶店、小吃摊;步行10分钟可达万达广场、汇丰广场等商圈;校内吉玛超市、菜鸟驿站满足日常购物及快递需求。 - 3.休闲:
• 自然景点:清晖园(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含摩天轮)、渔人码头(网红涂鸦墙)。
• 文化地标:顺德博物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公交直达。
四、食宿情况
- 1.宿舍条件:
• 房型:宿舍为公寓式住房,分两房一厅或三房一厅,每间住4-6人,配备空调、独立卫浴、书桌、衣柜及直饮水系统,住宿费1600-2500元/学年。
• 管理:门禁时间周日至周四23:00,周五/六23:30;热水供应时段17:00-23:00,支持线上水电充值。 - 2.食堂餐饮:
• 设A(红棉阁)、B(杜鹃阁)、C(紫荆阁)三大食堂,引入蜜雪冰城、塔斯汀等品牌,提供粤式烧腊、潮汕牛肉丸、麻辣烫等,人均消费8-15元。校外创意园步行可达,提供更多餐饮选择。
五、文体设施
- 1.运动场所:
• 含标准400米塑胶跑道、32个篮球场、恒温泳池(体育专业专用)及体育馆,文体中心设健身房、羽毛球场。 - 2.图书馆:
• 翁祐图书馆藏书398.4万册,设24小时自习区、静音仓及智能管理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入馆。 - 3.特色场馆:非遗文化展厅展示醒狮、汕尾渔歌技艺;实验剧场承办迎新晚会、音乐节。
六、社团建设
- 1.组织架构:全校共178个社团,分学术科技(无人机协会)、文化艺术(雅文话剧社)、公益实践(红木棉义工社)等7大类,由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
- 2.特色社团:
• 醒狮协会:年均参与非遗展演20余场,传承岭南技艺。
• 国旗护卫队:组织升旗仪式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获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提名。
• 创新创业社团:与华为、京东合作孵化项目,获省级创新银奖。
七、校园活动
- 1.常规活动: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运动会(含荧光夜跑、篮球联赛),年均参与超5000人次。
- 2.特色项目:
• 非遗文化进校园:与广东汉剧研究院合作展演醒狮、水族舞,吸引校外艺术家与师生同台。
• 创新创业大赛:联合华为、华大基因等企业开展真实项目竞赛,2024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
• 心理健康月:开展心理绘画、情景剧、主题演讲等活动,年均覆盖超1000人次。
八、校园服务
- 1.生活服务:
• 智慧校园:集成“校园一卡通”系统,支持门禁、消费支付;宿舍区设无人车“小蛮驴”配送快递,食堂开通线上点餐。
• 便民服务日:每月提供修鞋、剪发、手机贴膜等免费服务,2024年活动覆盖超1000人次。 - 2.综合服务:
- • 心理咨询: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心灵之旅”团体活动。
• 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支持退伍学生融入校园。
国内升学与专项项目:
私立华联学院提供普通专升本(专插本)、自考(相沟通)专升本等多条升学路径。
• 普通专升本(专插本)需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即:在校学生专科毕业时,参加广东省普通专升本统考,考入本科院校就读2年,毕业后获得该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文凭。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备考专升本(专插本),学校在校内开设考前辅导班,覆盖政治、英语、专业基础课、专业综合课等科目。
• 自考(相沟通)专升本是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的“自考专升本”项目,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委考”形式。在校专科考生的专业课成绩,可部分认定为自考本科成绩,学生最快可在专科毕业时同步申请本科文凭。同时,部分“自考专升本专业”可免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基础统考科目。
国际升学与合作:
• 日本方向合作是学校和日本申丰国际学院开展的学历提升项目,华联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及其他有意赴日深造的学生,可以通过“学分互换/专本连读”的模式赴日本分校或合作院校进行学习,毕业后可申请升读日本大学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 韩国方向合作是学校与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公立)开展的学历提升项目,华联学院“应用韩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3+2”专本连读的模式,完成国内三年专科学习后,符合条件(如韩语TOPIK3级)可插班进入釜山外国语大学本科大三学习。
• 马来西亚方向合作是学校与马来西亚玛尼泊尔国际大学(MIU)开展的学历提升项目,华联学院各专业大专毕业生可通过“3+2”专升本模式,完成国内专科学习后,可赴玛尼泊尔国际大学插读两年本科课程,获得受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本科学士学位。
-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校企合作与项目:截至2024年,学校已对接企业141家,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项目32个,校外实训基地93个,并建成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个。
• 行业组织与共同体:入选全国数据智能与智慧政务行业产教融合常务理事单位,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与北京华晟经世洽谈共建“大湾区先进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基地/产业学院”,提出两种建设方案(投入1000万的“发那科产业学院”与投入200万的“轻产业学院”),并拟定“两阶段、四步走”实施路径;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FANUC轻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市森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华联数字人才培训基地”;与广东中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布局无人机方向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
- 精准就业服务:
• 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 HR 和行业专家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和求职经验分享会,帮助毕业生了解职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 学校积极收集企业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给毕业生。同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和求职意向,为企业推荐合适的毕业生,为毕业生匹配合适的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
•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各类小型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邀请众多企业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 就业区域:
94.67%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其中广州占比61%,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为次要选择。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