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清职院”,院校代码12958)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由清远市人民政府举办,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校训为“厚德、精技、致用、立业”,定位为立足粤北生态发展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主校区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蟠龙园,规划用地3461亩,建成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25.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4万册、电子图书270万种。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1.16万人,教职工630余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现任党委书记为李斌,校长为胡刚。

历史发展
• 1931年:前身清远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成立,奠定师范教育基础。
• 2002年4月:由清远师范学校、清远市卫生学校、清远广播电视大学等五校合并升格为全日制高职院校。
• 2013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 2015年: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2022年:成为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培育单位。
• 2024年:扩建工程启动,新增校舍6.02万平方米,并牵头成立全国数据智能与智慧政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校区规模
• 主校区:清城区东城街蟠龙园为核心教学区,配备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含护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省级实训基地8个(含生物制药、汽车检测等),建有智能制造中心、云计算技术实训室及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设施配套:教学区实现5G全覆盖,图书馆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宿舍分6人间,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及中央热水系统;校园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拥有标准化运动场、艺术剧场及网红食堂。
• 分校区:新宁学院(台山市)聚焦乡村振兴与产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专业设置
学院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高职专业,形成“工科引领、多链协同”体系:

  1. 医药健康类:护理(国家级骨干专业)、助产(省重点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对接大健康产业链)。
  2.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品牌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国家级生产性实训中心)。
  3. 装备制造类:机电一体化技术(IEET工程认证)、汽车检测与维修(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4. 现代服务类:家政服务与管理(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旅游管理(省重点专业)。
  5. 特色新兴类:光伏工程技术(服务新能源产业)、区块链技术应用(填补区域空白)。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353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2项。
• 科研创新: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2项,制定《潮菜原料学》等行业标准20项;药学专业群入选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6%,60%入职华为、巴斯夫等企业,本地就业率86.7%。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数字基座”智慧校园,联合巴斯夫、东华能源开设订单班118个,年均输送技术人才超1500人。
• 产教融合:牵头成立“清远大南海绿色石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750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56个,解决镜片自动化组装等技术难题50余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1200万元。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退役军人、乡村医生超3万人次,承接非遗活化(如跳花棚传承)与乡村振兴项目120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合作举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部批准项目),实施学分互认及“3+1”专本连读;与丹麦罗斯基勒技术学院、芬兰哈格海利亚应用科技大学共建课程体系。
• 技术输出: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智能制造技术,留学生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典型案例”。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