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州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简称“广司警”,院校代码: 12960)创办于1982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司法厅。学校共设有2个校区,分别为:龙洞校区(位于广州市)、石井校区(位于广州市)。
学科专业方面,学校构建了以司法警官职业教育和法学专业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形成了对接司法行政系统需求的特色专业布局。在重点学科与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是广东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培养基地、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素质提升基地;建有司法行政工作应用性理论研究基地和法治文化传承基地。
历史发展
• 1982年:广东省劳改工作学校成立,为学院前身,主要承担劳改系统干警培训任务。
• 1984年:学校更名为广东省劳改工作警察学校,进一步明确警察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 1992年:学校更名为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逐步拓展司法行政系统警务人才培养职能。
• 1997年:学校被司法部列为全国重点政法干部培训学校之一,承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部分干部培训任务。
• 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开启高等职业教育新阶段。
• 2004年:学院被教育部、司法部确定为承担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院校之一。
• 2009年: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获权威认可。
• 2012年:学院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推动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 2016年:学院与广东省内多家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司法行政单位深化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 2024年:学院持续聚焦司法行政系统人才需求,优化刑事执行、司法警务等专业群建设,服务法治广东和平安广东建设。
专业设置
学校形成"警学结合"体系:
• 司法警察类:监所管理、司法警务等
• 法学类:法律事务、律师实务等
教学成果
• 荣誉竞赛:学院在司法警察技能、法律实务等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司法警务、法律文秘等专业团队多次斩获全省一等奖。
• 科研创新:聚焦司法行政实务难题,近三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狱内侦查等专业成果获多项专利授权。
• 就业质量:毕业生入警率连续五年保持在85%以上,司法行政系统就业占比超90%,用人单位对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满意度达98%。
校企合作
• 承办“广东省司法行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润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聚焦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学生实训基地。
• 与广州正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司法鉴定技术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连续三年在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共建党建与实践平台,推动“党建+产教融合”深度融合。
• 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立项教育部第二批“供需对接 就业育人”项目,围绕国产操作系统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
• 与行业机构共建“调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启动,联合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行业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 依托司法行政系统行业资源,与广东省监狱人民警察系统、监所机构等长期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协同与技术合作,服务司法行政现代化与人才培养。
一、校区环境
- 1.校区分布:
• 龙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腾路245号,毗邻华南国家植物园和龙眼洞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被誉为“森林中的大学”。校区内配备现代化教学楼、图书馆(藏书超40万册)、警体馆(含恒温泳池)及标准化运动场,兼具学术氛围与警务化管理特色。
• 石井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潭西路30号,占地面积较小但布局紧凑,邻近白云区商圈,教学楼与宿舍楼设施实用,以产教融合为特色。 - 2.环境亮点:
• 龙洞校区以“绿色校园”著称,校内保留古树群落,拥有警体馆、人工湖等景观;石井校区邻近白水带风景区,周边生活配套成熟。
二、周边交通
- 1.龙洞校区:
• 地铁:邻近地铁6号线植物园站,步行约5分钟可达。
• 公交:多路公交线路(如39路、30路)直达广州南站及天河商圈,校门口设共享电动车。 - 2.石井校区:
• 地铁:邻近地铁3号线天河客运站B出口,步行约650米;地铁6号线燕塘站B出口步行10分钟可达。
• 公交:280路、428路等公交线路接驳白云区中心及广州火车站。
三、周边设施
- 1.医疗:
• 龙洞校区邻近金湾区人民医院,校内设医务室;石井校区靠近天河区中医院。 - 2.商业:
• 龙洞校区对面为龙洞步行街(餐饮、购物、娱乐一体化),石井校区邻近金平区商圈。 - 3.休闲:
• 龙洞校区靠近华南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石井校区邻近白云湖公园及历史街区。
四、食宿情况
- 1.宿舍条件:
• 龙洞校区:6-9人间为主,上下铺布局,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及饮水机,住宿费750元/年;部分宿舍楼配备电梯。
• 石井校区:6-8人间,公共卫浴为主,空调全覆盖,住宿费与龙洞校区一致。 - 2.食堂餐饮:
• 龙洞校区设两个食堂,第一食堂以经济套餐为主(人均8-12元),第二食堂提供粤式烧腊、麻辣烫等特色菜品;石井校区食堂主打湘菜及广式粥粉面。
五、文体设施
- 1.运动场所:
• 龙洞校区设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灯光篮球场、恒温游泳池及在建体育馆;石井校区配备羽毛球场、足球场。 - 2.图书馆:
• 龙洞校区图书馆藏书40万册,电子资源25万种,配备24小时自习区;石井校区图书馆以实用书籍为主。 - 3.活动场地:
• 警体馆承办迎新晚会及毕业典礼;知行湖广场用于社团展演;创业广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六、社团建设
- 1.组织架构:
• 全校共90余个社团,分文化艺术(警乐团、英歌舞社)、学术科技(无人机协会)、公益实践(青年志愿者协会)、体育竞技(龙狮社)四大类。 - 2.特色社团:
• 英歌舞社:传承潮汕非遗文化,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 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开展理论研讨与红色实践活动,年均获院级以上荣誉4项。
七、校园活动
- 1.常规活动:
• 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已举办至第二十一届)、运动会(含荧光夜跑、篮球联赛)。 - 2.特色项目:
• 绿美志愿服务:年均组织2000人次参与植树造林,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 非遗文化进校园:举办汉剧展演、香囊制作,邀请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演出经典剧目。
• 周末大舞台:每周举办学生才艺展演,参与者可获综测加分。
八、校园服务
- 1.生活服务:
• 快递:龙洞校区设菜鸟驿站及智能快递柜;石井校区设妈妈驿站,支持无人车配送。
• 报修系统:通过“智慧校园”APP在线提交维修申请,24小时内响应,水电费线上缴纳。 - 2.综合服务:
- • 心理咨询:引入专业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
• AED设备:校园内设12处自动体外除颤器,覆盖图书馆、操场等区域。
- 国内升学与专项项目: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提供普通专升本(专插本)、本科段自考班等多条升学路径。
• 普通专升本(专插本)需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即:在校学生专科毕业时,参加广东省普通专升本统考,考入本科院校就读2年,毕业后获得该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文凭。
• 本科段自考班是学校与其它高校针对“特定专业”,合作开办的专本同读自考班。例如:学校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合作办学,设有“监所管理专业”本科段自考班。学校结合学生的专科课程学习,进行本科助考辅导(学习周期2~3年)。本科考试科目全部合格的,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实现专本同读。
国际升学与合作:
暂未查到学校的国际升学信息,如需详细了解,可咨询学校的对外联络部门、继续教育学院。
- 就业与产教融合:
- • 承办“广东省司法行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润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聚焦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学生实训基地。
- • 与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就继续教育、专业技能交流、岗位招录等达成合作意向,拓展应急安全类实践通道。
• 与广州正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司法鉴定技术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连续三年在司法鉴定技术专业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共建党建与实践平台,推动“党建+产教融合”深度融合。
• 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立项教育部第二批“供需对接 就业育人”项目,围绕国产操作系统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
• 与行业机构共建“调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启动,联合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行业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 依托司法行政系统行业资源,与广东省监狱人民警察系统、监所机构等长期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协同与技术合作,服务司法行政现代化与人才培养。 - 特色订单班:
- 目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与广东炻鼓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空格律师事务所,开展了“法律事务(580401)”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广东国佳网络有限公司开展了“司法信息技术(580602K)”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按“专业+合作企业”设置,实行“三年均在企业在岗学习、工学交替、校企共管”的培养方式,不安排住宿或由合作企业统一安排,学员不实行警务化管理、不着人民警察学员制服。完成培养方案并考核合格,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
- 精准就业服务:
• 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牵头的“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系统推进岗位拓展、供需对接与就业质量提升;党委班子成员带队走访多家用人单位,形成校院两级联动与全员参与的就业促进格局。 - • 常态化开展就业育人、观念引领、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权益保护等主题指导与咨询;针对不同专业和群体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服务,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与岗位适配度。
•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以及各类小型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邀请众多企业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 就业区域:
- 94%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珠三角地区占比84.24%,主要集中在广州(63%)、深圳(9%)、佛山(5%)。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