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广州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简称“华夏职院”, 院校代码: 14268)创办于1985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共设有1个校区,为:校本部(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学科专业方面,学校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高职专业总计66个,形成了对接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布局。在重点学科与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拥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部级产教融合试点专业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有44个校内实训基地(245间实训室),并与2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师资方面,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教学科研条件方面,建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11个。
历史发展
• 200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正式成立,为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广东华夏教育集团投资举办。
• 2010年:学院首批专业开始招生,围绕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设置专业,开启高职教育办学之路。
• 2013年: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 2015年:学院投入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等专业实训设施,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 2017年:学院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展现专业教学成果。
• 2019年:学院与本科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探索专升本衔接等人才培养途径,拓宽学生升学渠道。
• 2020年: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保障教学秩序,组织师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
• 2021年:学院新增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 2022年:学院持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数字化水平,服务智慧校园发展。
• 2024年: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设置
学校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高职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
• 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等
• 经济管理类: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等
•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
• 车辆工程类: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
• 医药健康类:护理、医疗技术等
• 教育类:学前教育等
• 艺术传媒类: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等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2022-2023年度师生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183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 科研创新: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84项,获得专利授权170件(发明专利31件)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
校企合作
学校与200余家优质企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企进校、校融企”的协同育人机制,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实习就业。建有2个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打造1800㎡急救教育实践中心、300㎡投资者教育实践中心;与京邦达供应链共建智慧物流基地;与国信蓝桥、吉利汽车、星特科技、远行地产、新茂义齿等开展协同育人。
一、校区环境
- 1.广州校区:
• 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城鳌大道东772号,校园占地面积约464,963平方米,建筑融合岭南风格与现代化设计,银墙绿瓦的楼宇与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湖光山色如画,被誉为“广州醉美大学”。校内设华商湖、荔枝林、罗马广场等景观,邻近挂绿湖,绿化覆盖率高,曾获“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
• 科教城新校区:规划中,计划配备现代化实训楼及体育馆,强化产教融合功能。 - 2.云浮校区:位于云浮市西江新城,红墙绿瓦的岭南风格建筑与现代化设施结合,宿舍配备电梯,依山傍海,邻近蟠龙洞等自然景观。
二、周边交通
- 1.广州校区:
• 地铁/公交:邻近地铁14号线从化客运站,转乘734路公交直达校门;校门口设“华夏学院”公交站,接驳广州南站(约15分钟车程)。
• 自驾:经京港澳高速(G4)钟落潭出口或广从快速路直达,校内设停车场。 - 2.云浮校区:
• 高铁/公交:邻近南广高铁云浮东站,车程10分钟;公交11路、55路直达校门。
三、周边设施
- 1.医疗:
• 广州校区邻近金湾区人民医院(三甲),校内设医务室;云浮校区靠近云浮市中医医院。 - 2.商业:
• 校内设吉玛超市、菜鸟驿站;广州校区周边有乐活小镇(含麦当劳、瑞幸咖啡)、庆达广场(含海底捞)。 - 3.休闲:
• 广州校区靠近宝墨园、沙湾古镇;云浮校区邻近蟠龙洞、罗定风车山等自然与人文景点。
四、食宿情况
- 1.宿舍条件:
• 广州校区:6人间为主,配备空调、独立卫浴、洗衣机、WiFi,部分宿舍为电梯公寓,住宿费2000-4800元/学年,赠送水电(每人每月660度电、56立方水)。
• 云浮校区:4-6人间,配备独立卫浴及空调,住宿费2200-3600元/学年。 - 2.食堂餐饮:
• 广州校区设A级食堂及“网红食堂”,提供粤菜、川湘小炒、牛肉拉面等,引入肯德基、蒙自源等品牌,人均消费8-12元。
五、文体设施
- 1.运动场所:
• 标准400米塑胶跑道、恒温泳池、灯光篮球场及足球场;新建体育中心(3.8万平方米)含篮球馆、游泳馆等,预计2025年启用。 - 2.图书馆:
• 藏书总量142万册,电子资源57万种,设24小时自习区及多功能会议室,支持人脸识别入馆。 - 3.特色场馆:
• 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模拟医院及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支持专业实践;实验剧场承办音乐节、迎新晚会。
六、社团建设
- 1.组织架构:
• 全校共49个社团,涵盖学术科技(无人机协会、计算机协会)、文化艺术(子衿汉服社、音艺联盟)、体育竞技(轮滑协会、篮球协会)及公益实践(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大类。 - 2.特色社团:
• 国旗护卫队:年均组织升旗仪式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获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提名。
• 青鹰禁毒社: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助力构建无毒校园。
七、校园活动
- 1.常规活动:
• 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已举办至第十五届)、运动会(含荧光夜跑、篮球联赛),年均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 - 2.特色项目:
• 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从化水族舞,与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合作,年均吸引64支团队参赛;开展醒狮、英歌舞等非遗技艺学习。
• 雷锋月活动:涵盖环保、敬老、援教等志愿服务,助力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筹备。
八、校园服务
- 1.生活服务:
• 快递:菜鸟驿站、京东快递进驻,支持无人车“小蛮驴”配送;宿舍区设智能快递柜及公共洗衣机。
• 智慧校园:集成“校园码”系统,支持消费支付、门禁通行,宿舍水电费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充值。 - 2.综合服务:
- • 心理咨询: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提供线上预约(“华立园小程序”),覆盖学业压力、职业规划等需求。
• 后勤保障:通过“智慧校园”APP在线报修,24小时内响应;校内设“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集成事务办理与心理健康服务。
国内升学与专项项目: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提供普通专升本(专插本)、自考(相沟通)专升本等多条升学路径。
• 普通专升本(专插本)需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即:在校学生专科毕业时,参加广东省普通专升本统考,考入本科院校就读2年,毕业后获得该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文凭。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备考专升本(专插本),学校在校内开设考前辅导班,覆盖政治、英语、专业基础课、专业综合课等科目。
• 自考(相沟通)专升本是学校与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的“自考专升本”项目,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委考”形式。在校专科考生的专业课成绩,可部分认定为自考本科成绩,学生最快可在专科毕业时同步申请本科文凭。同时,部分“自考专升本专业”可免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基础统考科目。
国际升学与合作:
学校与韩国建阳大学(以医学、医疗美容等专业见长的综合性大学,拥有附属医院 )和韩国庆南大学(在机械系统工程等领域有优势的私立大学)开展“3+1”专本连读合作,即:前3年在华夏职业学院学习,第4年赴韩国合作大学完成本科阶段学业。完成学业后可获得韩国合作院校颁发的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证书,该证书可经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效力等同国内全日制本科。
- 就业与产教融合:
• 产业学院与协同育人平台:已建成对外产业学院5个(含华夏-德鑫医疗技术、华夏-百度百捷、华夏-京东智慧物流、华夏-星特科技、华夏-创赢医疗等),其中与广州创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数字化口腔技术实训基地”规划投入千万元级,目标打造国家级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预计2025年9月前全面投入使用。
• 实践基地规模:建有44个校内实训基地(245间实训室)、21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建设1800㎡急救教育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300㎡投资者教育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形成校内外联动的高水平实践平台矩阵。
• 合作企业与生态:与200余家优质企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协同育人、实习实训与就业对接。
• 行业共同体与试点:与全国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入合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专业(202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批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2025-08-01)。
- 特色订单班:
• 汽车与智能制造方向:与吉利汽车共建“吉利订单班”,实行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岗位见习与实习就业一体化;近年该班在校生约260人,已有3届毕业生78人,近两年就业率100%,实习期平均起薪约5017元。
•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方向:与美的集团、广汽集团等行业龙头共建产业学院并开设“订单班”,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闭环培养,课程融入1+X标准,学生双证获取率达95%。
• 医疗与大健康方向:与深圳星特科技共建“华夏—星特订单班”,推进医疗器械与智能制造相关岗位的定向培养。
• 医护与口腔方向:与广州创赢医疗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岗位见习、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联合开设订单班,服务数字化口腔产业发展。
• 新兴数字产业方向:在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类专业开展“蓝桥特色班”“粤嵌数字工匠订单班”等协同育人项目,强化产业前沿技术能力与认证衔接。
- 精准就业服务:
• 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专班常态化运行。
• 设立就业办,统筹就业指导课程、招聘活动、信息咨询、资格审查、档案与报到证办理、就业质量年报等工作;就业经费按学校当年学费收入2%纳入预算保障。
• 学校积极收集企业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给毕业生。同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和求职意向,为企业推荐合适的毕业生,并为毕业生匹配合适的岗位,使就业成功率大为提升。
•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各类小型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邀请众多企业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 就业区域:
96%以上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其中广州占比61.23%、深圳9.57%、佛山6.05%,集中于珠三角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商贸服务等产业聚集区。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