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简称“广行职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代码为12577,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院由原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与原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整合而成,是广东省唯一由省委党校举办的高职院校,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的高素质行政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校训为“厚德、励志、求是、拓新”,现有花都校区(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28号)和白云校区(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障岗现龙街南101号),总占地面积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1.04万人,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7名、高级职称教师75名、“双师型”教师163名。现任党委书记为潘剑勇,校长为陈家刚。
历史发展
• 1950年:前身“广东革命干部学校”成立,后发展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1985年:广东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成立,1990年更名为广东行政学院,承担干部培训任务。
• 2003年:广东行政学院与南方成人经贸学院合并组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开启全日制高职教育。
• 2011年:原广东青年干部学院转制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与广东省团校合署办学。
• 2020年: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整合,划归广东省教育厅管理,深化“行政+职业”教育特色。
• 2024年:入选广东省高职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民办院校前四名,与华为、百度等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校区规模
学院形成“双校区协同”布局:
• 花都校区:占地约300亩,以行政管理和人文社科教育为主,配备教学楼、国家级实训中心、图书馆(藏书30万册)及6-8人间宿舍。
• 白云校区:占地约200亩,聚焦现代服务业与信息技术教育,建有智慧实训中心、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及上床下桌6人间宿舍。
• 实训设施:校内实训室124间,包括国家级行政管理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133个,与华为、唯品会等企业合作覆盖全产业链。
专业设置
学院设9个教学部门,开设36个高职专业,形成“行政引领、多科协同”体系:
- 行政管理类:行政管理(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党务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培养基层行政与公共服务人才。
- 经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电子商务(省级重点专业),服务大湾区商贸发展。
- 法律事务类:法律事务(安保方向)、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合作培养涉外法律人才。
- 信息技术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华为共建ICT产业学院。
- 现代服务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与洲际酒店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近200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金砖国家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国赛资格。
• 科研创新:教师团队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3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出版《非遗美育·湾区新韵》等实战化教材。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30%-35%进入事业单位,部分入职比亚迪、华为等企业,专升本升学率位居全省前列。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ICT产业学院,与云政通科技共建数字行政人才订单班,年输送人才超6500人。
• 职教联盟:牵头成立广东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联合美的、广垦集团等3633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班占比20%。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行业人才超15万人日,承接乡村振兴、非遗活化项目770项,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开展安保人才联合培养,与西班牙加迪斯大学、泰国格乐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
• 标准输出:参与制定澳大利亚中医药课程标准,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岭南茶艺。
• 国际荣誉: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9-2020年),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0年)。
一、校区环境
- 1.校区分布:
• 花都主校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28号,占地约500余亩,以“行政+”特色为主,配备现代化教学楼、图书馆(藏书超30万册)、标准化运动场及实训中心,校园绿树成荫,建筑风格融合行政风与现代感。
• 白云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以文旅类专业为特色,宿舍为6人间上床下桌布局,配备独立卫浴、空调及电梯,校园邻近火炉山森林公园,环境清幽。 - 2.环境亮点:
• 花都校区拥有“校园八景”之一的日月湖,湖畔设林荫道,兼具学习与休闲功能;白云校区保留生态绿地,教学楼配备智慧教室与免费无线网络。
二、周边交通
- 1.花都校区:
• 地铁:邻近地铁3号线市桥站C出口,换乘公交番55路直达校门;地铁22号线市广路站B出口步行约500米。
• 公交:番55路、番150B路等直达校区;高铁广州南站可换乘公交301路、番99路至小罗村站。
• 自驾:导航至“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花都校区”,校门口设停车场。 - 2.白云校区:
• 地铁:邻近地铁3号线同和站D出口,换乘804路、126路公交至省旅游学校站。
• 公交:655路为校区直达线路,覆盖钟落潭地铁站及周边商圈。
三、周边设施
- 1.医疗:
• 花都校区邻近祈福医院(三甲,距2.3公里)、番禺区中医院;白云校区靠近白云区中医院。 - 2.商业:
• 花都校区对面为金亿广场(含超市、餐饮、健身房);白云校区邻近龙洞步行街,餐饮购物便利。 - 3.休闲:
• 花都校区靠近大夫山森林公园、长隆欢乐世界;白云校区邻近火炉山森林公园、天河湿地公园。
四、食宿情况
- 1.宿舍条件:
• 花都校区:6-8人间为主,上下铺布局,配备空调、独立卫浴、衣柜,住宿费1100-1700元/学年,部分宿舍含阳台。
• 白云校区:6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浴、空调全覆盖,住宿费与花都校区一致。 - 2.食堂餐饮:
• 花都校区设东区、西区食堂,提供粤式烧腊、湘菜及自选称重菜品(人均8-12元);白云校区食堂共3层,含麦当劳、瑞幸咖啡等品牌餐饮。
五、文体设施
- 1.运动场所:
• 花都校区设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灯光篮球场及恒温泳池;白云校区配备羽毛球场、网球场及健身房。 - 2.图书馆:
• 花都校区图书馆藏书30万册,电子资源114万种,配备24小时自习区及咖啡馆;白云校区图书馆以实用书籍为主,支持电子资源检索。 - 3.特色场馆:
• 实验剧场承办迎新晚会及音乐节;校内建“买它直播基地”支持文旅实训。
六、社团建设
- 1.组织架构:
• 全校共40余个社团,分学术科技(无人机协会)、文化艺术(书法协会、浮生阁汉服社)、公益实践(青年志愿者协会)及体育竞技(曲棍球协会)四大类。 - 2.特色社团:
• 书法协会:开展“墨润翁源”挥春送福活动,传承非遗文化,获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活动案例”三等奖。
• 曲棍球协会:2023年男女队在中国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中夺冠,展现专业竞技水平。
七、校园活动
- 1.常规活动:
• 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已举办至第二十一届)、运动会(含荧光夜跑、篮球联赛)。 - 2.特色项目:
• 非遗文化进校园:举办汉剧展演、香囊制作,邀请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演出经典剧目。
• 手语礼仪风采大赛:年均吸引千余人参与,通过手语舞普及实用性手语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 曲棍球赛事:与国家队运动员交流指导,提升竞技水平并推广体育文化。
八、校园服务
- 1.生活服务:
• 快递:花都校区设菜鸟驿站及智能快递柜;白云校区支持无人车配送,覆盖校内各区域。
• 报修系统:通过“智慧校园”APP在线提交维修申请,24小时内响应,水电费线上缴纳。 - 2.学业与就业:
• 升学支持: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专升本项目,开设“专插本创新精英班”,升学率逐年提升。
• 就业服务:与华为、美的集团等30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5%。 - 3.综合服务:
• 心理咨询: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覆盖学业压力、职业规划等需求。
• 智慧电控:宿舍电费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查询与充值,支持密保问题快速找回密码。
升本支持
- 普通专升本考试与专项项目:
学生可通过广东省普通专升本考试升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提供考前辅导班并配备专职教师团队,2023年录取率达60%以上。学校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培正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学生完成三年高职学习后通过转段考核可直接升入本科,获得全日制文凭。此外,推行“相沟通自考专升本”项目,专科课程可认定为自考本科成绩,合作院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生最快可在专科毕业时申请本科文凭。 - 国际升学与辅导支持:
学校与日本德岛文理大学推进“2.5+0.5+1.5”专本连读项目,学生可升入该校药学部、音乐学部等。2024年专升本助学班招生448人,首次报读率突破10%,学校通过“升本上岸”分享会、模拟考试辅导等助力学生备考。
就业支持
-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学校与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百余家企业合作,建立124个校内实训室和13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留用率超65%。重点专业如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就业率常年超95%,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5.6%(含升学率25.1%)。 - 精准就业服务与政策扶持:
年均举办大型招聘会,2025届秋季招聘会吸引132家企业提供近2000个岗位,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领域。针对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帮扶,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学校还提供求职创业补贴(3000元/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最高800元/月)等19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 创业与基层服务支持:
校内设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孵化跨境电商、非遗文化传承等项目,校友企业年营收最高达500万元。部分学生参与“数字政府”订单班,毕业后可进入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
升本去向
- 国内升学:
普通专升本学生主要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广东财经大学、岭南师范学院、东莞城市学院等,专业以行政管理、教育学为主。部分学生通过自考或网络教育获得法学、教育学等学士学位。 - 国际升学:
国际升学方向包括日本德岛文理大学药学部、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等,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
就业去向
- 1.就业区域:
94%以上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其中广州占比67%,深圳11%,佛山6%,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 2.行业分布:
• 政府与公共服务:约30%-35%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含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高于全省专科院校平均水平,典型岗位包括街道办工作人员、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助理等。
• 新兴产业:9%进入互联网行业(如华为、腾讯),从事软件开发、数字媒体制作;7%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如华大基因)。
• 基层与创业:部分毕业生参与乡村振兴或创办社区服务企业,如法律咨询、养老服务等。 - 3.重点雇主:
广东省体育局、广州市各区教育局、华为、广发证券、广东省文旅相关单位等。
毕业生薪资水平
- 应届生起薪:
2023届毕业生平均月薪5082元,高于广东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热门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5779元)、计算机应用技术(5382元)起薪较高。 - 行业对比:
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起薪较传统服务业高15%-20%,例如华为技术岗起薪可达5000元以上;医药销售岗因提成机制薪资涨幅显著。 - 长期增长:
毕业2年平均月薪约6300元,毕业5年达8600元,技术岗与管理岗年薪可达8万-12万元。